以前我在大学教书时候,有一个老同事,在公开场合,轮到他自我介绍,他说他曾服务于排名靠前的某世界500强公司。
我一听,我勒个去,牛人。
事后才知道,他大学本科毕业之后,去平安卖过保险,后来才考研读博。
之前,一个工厂老板和我聊起他的朋友,吹捧上天,说他在RM大会堂演讲过。
我一听,我勒个去,牛人。
事后才知道,原来是租的场地……
以前,一个做阿里运营的读者找我聊。
他说他是阿里巴巴的讲师。
我一听,不得了,牛人。
事后才知道,他不过是在阿里巴巴平台上面开过课而已,这和我们好多人都可以在腾讯课堂开课一样,没啥门槛。
最近一两年,我看到不少声称自己是京东战略合作伙伴的APP。
我一看,牛叉。
后来,我去京东官网找他们的信息,找不到。
事后我才知道,其实,他们就是弄个了APP,聚合一下京东联盟的推广链接而已。
这样的平台好多,招代理去的。
他们厚着脸皮,这么吹,揩京东的油,反正他们料定京东不会告他们。后来,京东还做官网特别出了一个通知,禁止打京东品牌,最多是京东联盟这个品牌。
最近这两年,大家常见的可能是下面这两种情况:
有个做新媒体培训的,之前在一家新媒体公司打工,跳槽出来之后,到处宣传自己篇篇10万+。
不明所以的人一听,我勒个去,牛叉。
赶紧报他的公众号写作培训班。
事后才领悟,要做到10万+,写什么并不是最重要的,已有的粉丝资源最重要。
他之前服务的那家新媒体公司,新媒体矩阵累计几千万粉丝,单个公众号就有几百万粉丝,你随便写一篇文章,按照2%-3%的阅读率,也有10万+的阅读量。
但是人家那样包装自己,宣传自己,也不算撒谎,写作技能也确实重要啊。
脸皮厚一点,几百万就到手了,从此晋升为牛人行列。
还有这个:
在某个大型的互联网公司工作,刚好参与组建公司的社群。
公司花了几个亿,最终沉淀了一两千万粉丝。
后来,他辞职了,对外宣称自己是某大型互联网公司社群操盘手,积累了一两千万粉丝。
不明所以的人一听,我勒个去,牛叉。
还以为他没有花一分钱,就积累了一两千万粉丝呢。
于是很多人报他的社群培训班,很多企业找他做顾问,找他做内训。
于是,很快一两千万到手,他从此晋升为牛人行列。
最有意思的是这个:
之前,我看到有个外贸人,自称曾经帮好多个工厂做到几个亿的销售额。
不明所以的人一听,我勒个去,牛叉。
于是有不少企业请他做代运营。
他既拿底薪又拿佣金,用甲方的钱去测试市场,测试成功之后,做自己的活。
事后才知道,他之前是阿里巴巴客户经理,刚好他负责的片区有几个大工厂在他手上开户、续费,归他管。
人家工厂做多大,真的与他有一毛钱的关系吗?
但他这么样包装自己,对外这么宣传,你还真的没法说他在撒谎。
我们的中文词汇博大精深,换个模糊的说法,还不容易?
据我所知,我的读者,有好几个就是阿里巴巴的客户经理,不知他们对此会做何感想。
当然了,擅长自我吹嘘的,基本都是一些创业者,特别是以前的微商圈。
或许你也见到过,某些创业者,在介绍自己的项目时,会说自己的项目现在估值几千万还是几个亿。
甚至还有吹嘘自己身价的。
知道怎么回事的人,都替他脸红。
真好意思吹。
公司估值1个亿,他自己占股80%,那他就对外吹嘘自己的身价了,8000万。
不明所以的人呢,我勒个去,牛叉。
其实呢?
估值是市场的估值,还是你自己的估值呢?
你找自己的老爸投资1万元,给他0.01%的股份,那你的公司不就估值1亿了?
就算是投资人给你的估值,如果公司做不起来,你还是个零。
基于这种估值下的身价,除了唬人,又有什么意义?
像上面这样的例子,举不胜举……
上面,我虽然在调侃,事实上我对他们的做法是可以理解的。
毕竟创业那么艰难,吹吹牛也是可以谅解的。
吹牛不违法,吹牛也不需要交税。
营销本质上不就是吹吹牛吗?
只要你不造假,不撒谎,不违反广告法,没有什么问题。
既然如此,那么我们可以怎样自我包装,让自己瞬间变成一个牛人呢?
1.对于有条件的,我们只需要转变两个思维观念即可
以前,在朋友圈流传过一个装逼神器,个性化定制的Google员工卡,特别火。
玩过这个东西的人,都深有感触。
平时默默无闻的朋友圈,发了这种装逼的海报之后,立马引来多少人点赞和评论。
所以,我说对于一些有条件的,可以进入到大公司的职场人士来说,只需要转变两个思维观念就可以了。
哪两个思维观念呢?
A.名企名牌下的职场履历,才是真正的镀金。
在以前,你在一些大公司的职场经历,对于创业来说未必有多大的帮助。
但是,今时不同往日。
时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。
一些名企名牌下的头衔,现在变得特别特别值钱了。
名企名牌下的职场履历,甚至远远胜过一个博士学位,或是海外留学经历。
以前,我们说镀金、镀金,现在看来,海外名校未必都是镀金,而名企名牌下的职场经历,才是真正的镀金。
你看看那些名企名牌下的员工——
在职场上,他们被猎头挖来挖去。
创业的话,他们被风投抢来抢去。
再不济,裸辞出来,做企业培训、代运营,也很容易接到业务。
甚至是专门做网课的,名企名牌出来的,凭借他名企名牌前员工的身份,很容易把课程卖爆。
哪怕他完全就是一只“过水蟹”,有名企名牌的包装,一样没问题。
B.更多时候,包装比实力更重要。
万事万物的道理都是相通的。
以前的文章中,我写到过杜邦定律:63%的消费者是根据商品的包装来选购商品的。
这个杜邦定律,虽说的是商品,但对人来说,同样适用。
在不了解你的情况下,别人看你牛逼不牛逼,也是看你的包装来的。
女人看男人不也是如此?在不了解你的时候,还不是就看包装?
这与我以前写到过的“形式大于内容”,在道理上,也是相通的。
由此可见,出来“卖”,包装甚至比实力更重要。
由此可见,包装自己是必须的。
因为——
你若不装逼,就会被人当做傻逼。
2.那么可以怎么包装自己呢?
这里举个例子,就拿外贸人自我包装来举例吧。
其实,做过外贸的,非常好包装自己。
前提条件是不要脸。
太要脸的话,神仙也没辙。
我自己的话,算是比较要脸的了,当然更主要的原因是,我并不想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外贸专家,关于这点,我在以前的文章当中也提到过。
如果是我,非要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外贸专家的话,可以怎么吹呢?
拿销售额说事,也不是不行,但是与某些人相比的话,反而会降低自己的逼格。
我看到,有个做外贸的在吹,说自己带领团队,年销售3亿4千万以上……
我勒个去。
尽管他是打工的,而你是当老板的,那又如何?
人家打工的都已经把销售额吹到几个亿了,你一个小公司销售额那么一点,还能怎么吹?
还吹个毛?
既然销售额不能吹,那还可以怎么吹呢?
倒是可以拿客户说事,特别是大客户。
比如,可以这么吹: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杨波,外贸营销专家
服务过的大品牌包括:
沃尔玛(Wal-Mart)、家乐福(Carrefour)、塔吉特(Target)、家得宝(The Home Depot)、迪士尼(Disney)、小猪佩奇(Peppa Pig),等等
服务过的欧美小众品牌客户,包括:
芬兰AVON,德国St. Benno Verlag,美国Becker&Mayer,英国LUBIDO,GOODLUCKIE,Fizz and Paste,西班牙 Reclamstation, S.L.,波兰Lavour,俄罗斯НЭП,Sima Land,葡萄牙Pereira Shavery……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很多小型品牌不能写出来,因为你们都可以搜索到客户的联系方式,写出来的都是不担心你会把他挖走的。
如果能够做到不要脸的话,还可以加上这么两句:
A.累计服务过的小众品牌超过100个
B.累计为超过1000个外贸人、外贸公司和工厂提供过咨询顾问服务
当然还有别的,比如,在知乎上外贸话题点赞第一,国际贸易专业课老师,等等,都可以用来吹牛。
话说回来,我上面列出的数字有没有问题呢?
小众品牌有没有超过100个呢?
如果把拿过样品的都算上,不要说100个,1000个都有了。
你给客户打样、报价、寄样品,等等,这一系列,难道这不算服务吗?
之前,我给跟着我一起做外贸的读者,发了几份客户名单,累计就有2000-3000个,绝大部分是打过交道的,至少是拿过样品的。
所以,这么说也没有什么问题。
关于第2点,累计为1000多个提供过咨询顾问服务,这个数字有没有夸大呢?
可能远远不止吧,我两个微信号,都有大几千人了,大部分人都找我咨询过。
我在知乎上,有两篇外贸相关文章,阅读量合计超过300万。
有很多很多读者找我咨询各种问题。最开始系统默认的是10块钱咨询一次,我还以为是读者自己定的价格,气不过,于是我全部都拒绝了,后来才知道原来价格是可以设置的,所以后来我刻意把价格提高到了299元,将他们都过滤掉了。
但是依然挡不住,几乎每天都有人咨询。
私信、加微信之后咨询的,都有。
如果把在那两篇文章的评论区提问的人也算上的话,说累计为超过1000个外贸人、外贸公司和工厂提供过咨询顾问服务,绝不为过。
好了,把上面的装逼套路汇总一下: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杨波,外贸营销专家
服务过的大品牌包括:
沃尔玛(Wal-Mart)、家乐福(Carrefour)、塔吉特(Target)、家得宝(The Home Depot)、迪士尼(Disney)、小猪佩奇(Peppa Pig),等等
服务过的欧美小众品牌客户,包括:
芬兰AVON,德国St. Benno Verlag,美国Becker&Mayer,英国LUBIDO,GOODLUCKIE,Fizz and Paste,西班牙 Reclamstation, S.L.,波兰Lavour,俄罗斯НЭП,Sima Land,葡萄牙Pereira Shavery……
累计服务过的小众品牌超过100个
累计为超过1000个外贸人、外贸公司和工厂提供过咨询顾问服务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看看,经过这么一包装,是不是就显得很牛逼了?
这个介绍,与我以前每篇文章下的签名相比的话,简直就是天壤之别了。
我还是原来的我,但是换了一种介绍方法,给人的印象就完全不同了。
TNND,经过这么一包装,我自己都觉得,再有人咨询我外贸相关的问题,我不收他个万儿八千的咨询费,我都不好意思了。
尽管我可以像上面这样包装自己,但是,老实说,我可不想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外贸人。
但无论怎么样,我总是可以把上面的这一段,加入到我自己的个人介绍当中去,是有加分的。
可能你会说,做外贸,当然特别好包装自己啦,但如果是一般的领域呢?
可以这么说——
3.无论你是哪个行业的,总有办法包装你自己,瞬间让你变成别人眼中的牛人
再举两个例子。
例一:
之前,我写1688的时候,提到了我的那种直接生产订单、不备库存、专门对接外贸公司的做法叫做“虚拟工厂”。
很多同行看了之后,觉得非常的惊奇。
他们好多人都在感叹:
你真是太会吹牛逼了,把一个土的不能再土的贸易公司,说成是虚拟工厂,立马变得高大上了。我要向你学习。
我勒个去。
我可算是创业者当中非常克制,没有怎么吹牛的了。
你看看那些创业者,哪个不是说自己是CEO、创始人的?而我说的是公司负责人、合伙人。
“虚拟工厂”的概念也是我随便说说而已。
由此可见,用一个高大上的新概念,也能够包装自己,立马让自己高大上起来。
例二:
大学食堂餐桌广告。
这是我10年前做过的一个项目。
这其实是很多体面人,看不上的一个广告项目。
但是呢,如果你也是做这个项目的话,非常非常有利于你吹牛。
为什么呢?
你在百度图片里面搜索一下“大学食堂餐桌广告”,看看相关的图片,就知道了。
投放大学食堂餐桌广告的,都是大品牌,可口可乐,王老吉,蒙牛,联通,移动,新东方……
我勒个去,这些大品牌还不够你装逼的?
我刚才搜索了一下,发现,10年前我们做过的几个客户的餐桌广告的图片,竟然还可以搜索到。
而且,10年前我合作的一个Partner,现在他还在做这个业务。
我勒个去,这才是真正的创业精神。
当时我做这个广告项目时间并不是很长,而且我做的时候,他已经比我先做两年了,所以我接触过的客户远不能和他相比。
他为人非常慷慨,后来我们认识了,他也帮过我几次,所以我也不好意思和他竞争下去了,再加上整个市场空间也非常小,能养活一家已经不错了。
他的这个经历,对他而言,如果想要包装自己的话,特别简单。
直接把自己的大客户列一遍就可以了,就像这样:
广告客户案例:
可口可乐,百事可乐,蒙牛,伊利,统一冰红茶,王老吉,蒙牛,联通,移动,电信,新东方,新航道,天猫,腾讯微博,腾讯搜搜,智联招聘,OPPO,卡西欧,联想,佳得乐……
但是,我留意到他一直没有这么做,没有去塑造自己的个人品牌。
是因为他的个人情况有点特别,也有他自己的道理。
特别在哪呢?
主要是他做B端客户,卖媒介资源的,这样的情况的话,是不需要个人品牌的。
大品牌买媒介的话,肯定是不看个人品牌的呀。
但如果他要切入到营销策划这个领域的话,那就非得要做个人品牌了。
营销专家,都是看个人品牌的。
他可以直接用上面的广告客户案例,来带自己营销策划的个人品牌,就再合适不过了。
比如,可以这样: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刘艳平(化名),快销品营销专家,12年广告公司CEO
广告客户案例:
可口可乐,百事可乐,蒙牛,伊利,统一冰红茶,王老吉,蒙牛,联通,移动,电信,新东方,新航道,天猫,腾讯微博,腾讯搜搜,智联招聘,OPPO,卡西欧,联想,佳得乐……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这里说两句题外话:
自从两年前我写了“大学食堂餐桌广告”这个项目之后,付费咨询过我的读者,没有100人,少说也有几十个人了。
当然,很多红包,我并没有收,不是我看不上这些钱,而是我不建议大家做了。
总的来说,很多情况下,一个不太入流的人或者项目,甚至比一些高大上的人或者项目,反而还好包装自己。
4.总结:用来包装自己的方法有哪些呢?
A.政府背书
B.所在大牌平台背书
C.所在团队背书
D.权威媒体背书
E.大牌客户见证背书
F.名案背书
G.合作大牌背书
H.网红、大V、专家等KOL的背书
I.明星背书
J.名人背书
K.专家背书
L.专利背书
M.出版物背书
N.获奖证书背书
O.资格证书背书
P.平台销售额背书
Q.团队销售额背书
R.个人销售额背书
S.财富实力背书
T.牛人Partner背书
U.名校学历背书
V.名企职场履历背书
W.朋友圈牛人背书
X.高大上的定位背书
Y.高大上新概念背书
Z.作品质量数量背书
我勒个去,A—Z满了,字母不够用了。
其实方法还有好多,比如上面提到的,从业年限,品牌历史,等等。
稍稍解释几个:
1)可以拿自己所在团队的业绩、做过的项目来包装自己。
哪怕你只是团队里面端茶送水的,哪怕你只是里面的一个实习生,你也可以说自己参与了这个项目,把业绩做到了多大多大。
两年前,我公众号写到过一个做配音的朋友,他以前在CCTV实习过,这个经历就够他吹一辈子了。
2)可以拿自己的朋友圈里面的牛人来包装自己。
我们经常听到身边的人说这样的话——
我有一个朋友,他如何如何牛逼……
可能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,他之所以这么说,其实就是在拿他朋友圈里面的牛人包装他自己。
其实这是一种非常拙劣的自我包装的做法,因为涉嫌自吹自擂,自己往自己脸上贴金,稍微高明一点的做法是,类似于图书封面设计那样的,让牛人帮你说好话。
一本书的封面上,不知道有多少牛人在帮作者推荐。
还有帮忙写序的。
这一招虽然在书籍策划上面被用烂了,但是在别处依然好使。
简而言之,是让你的朋友圈当中的牛人帮你说好话,而不是自说自话,自吹自擂。
3)可以做一个高大上的定位。
比如,我要做一个钢笔书法的个人品牌的话,那么我直接把自己定位为“杨体钢笔书法 创始人”就好了。
方法太多了,不能一一解释。
【最后】
我多扯几句:
这是个人品牌的时代。
出来“卖”,不把自己包装、宣传一下,好难。
比你有钱,比你有更多资源的人,都那么不要脸,拼命包装、宣传自己,你却还在老老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,那你可吃老亏了。
这一点也是我自己,最近一直在反思的。
商场如战场,合理合法地包装自己,这是很普遍,也是很容易让人理解的一件事。
当然,弄虚作假是可耻的。
好在我们的中文博大精深,同样一件事儿,换一种说法,就有着完全不同的意思。
本来不足挂齿的一件事儿,你换一种说法,立马高大上。
最后再多说两句,哪怕你什么背景也没有,什么职场经历也没有,还是小学学历,一般来说,也总能从某个角度发现你牛逼闪闪的一个点。
包装自己的前提条件是,不要脸。

内容来源公众号:敢死队长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1526008831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本网站所发布的所有投资加盟项目不提供项目担保服务,只提供项目广告展示服务!对于任何因使用或信赖从此类网站上获取的内容、产品、资源、服务或其他材料而造成的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均由您自行承担,本网站均不承担任何责任。作者:敢死队长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lcd-114.com/1065.html